首页  通知公告 协会新闻 会员动态 行业运行 政策法规 协会简介 协会智库 入会指南
   站内信息搜索
   协会信息
  协 会 简 介
  协 会 章 程
  通 知 公 告
  入 会 指 南
  协 会 新 闻
   资讯中心
  行 业 运 行
  政 策 法 规
  科 研 成 果
  技 术 咨 询
  安 全 环 保
  企 业 质 检
   会员服务
  会 员 动 态
  会 长 单 位
  副 会 长 单 位
  理 事 单 位
  技术委员会委员
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运行
杭州湾上虞经开区 :转战新材料 蹚出“新”路径
更新时间:2024-04-26 来源: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管委会
  

一家企业,生产效率跃升6倍,是什么感觉?
位于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的颖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感受到了。
“打破了技术壁垒,生产效率直线飙升,每年可增收2.4亿元。”企业负责人透露。
这是上虞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一角。去年,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比2019年翻了一番。不仅体量大,含金量也高。产业蕴含的先进高分子材料跻身全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氟精细化工入选工信部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从传统化工产业,成功转战新材料领域的“蓝海”,上虞靠的是什么?答案就在当下最热门的词汇——新质生产力。
激活新质生产力,新材料产业如何蹚出一条“新”路径?上虞的实践,给出了不少启示。


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
创新动力哪里来?产业联姻知名高校
新质生产力的底色,是科技创新。作为县域经济,科技资源短缺的上虞,创新力从哪里来?
“高校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是孕育新质生产力的源头活水。”上虞区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高校请来“诸葛亮”,是上虞早早摸索的路子。
颖泰精细化工之所以能步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靠的就是向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借脑引智”,打破了连续结晶生产的技术难关。
事实上,上虞产学研融合一直走在全省前列。改革开放初期,上虞乡镇企业崛起,以徐灿根、蒋梦兰等为代表的一批农村能人兴办科技型企业,依靠周日请来上海交大的“星期日工程师”解决技术难题,开启产学研合作先例。
随着产教融合的迭代升级,上虞又构建了“一个支柱产业对接一所知名大学优质学科、共建一个产业研究院”的顶层设计,强化政校企三方联动,建立“产业研究院+大学研究院+企业研究院”三大研究院,实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在新材料领域,天津大学拥有全国顶尖化工学科资源。早在5年前,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就落地上虞,从全国引入百余名科研人员。“我们通过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以项目产学研攻关的形式展开合作。”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院长乔建军表示,为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还专门设立3个技术中心,用于保障先进技术的研发、引进和集成。
事实证明,院企合作,家门口搭建科研平台,打开了企业发展新空间。目前,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已与绍兴兴欣新材料、浙江金科日化、浙江欣禾化工等一大批上虞新材料企业就30余个项目开展了深入合作,已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超2亿元。
用高校作智库,释放创新因子,撬动新质生产力,上虞挖足了这套模式的潜能。数据显示,该区已集聚应用型大学3所、大学研究院12家、院士专家工作站43家、省级企业研究院34家,引进项目团队百余个,教授及硕博士1000余人。“院企联合,这在全区企业已是共识。”上虞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总结道。



国科(浙江)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中试基地

研发堵点怎么破?打造成果转化试验场

引来智囊团,有了创新成果,就一定能转化为产业优势吗?答案是,不一定。
科研与产业“两张皮”,一直是一种尴尬的存在。从实验室到车间,有着天然的鸿沟。尤其是在新材料领域,推动科研成果“快转化、转成功”并非易事,不少研究往往“胎死腹中”。
“拓宽科技成果的转化通道,中试环节是关键。”上虞区国科新材料中试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中试环节一旦成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成功率可达80%,否则就只有30%。
中试,仅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打造集研发、孵化、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于一体的中试基地,是上虞新材料产业破解研发堵点的秘钥。上虞区国科新材料中试基地的落户,切实帮助企业打通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一方面,背靠中国科学院,中试基地建立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组建由中科院30多位院士领衔的中试专家联盟,为入驻项目工程化提供技术支撑。
另一方面,立足安全环保底线,中试基地建立反应风险评估实验室和基地智慧化管理平台,明确项目过程安全控制措施,精准控制边界参数,确保企业中试工艺本质安全。
上虞还创新出台中试项目全周期管理办法,将传统19项审批流程缩减至8项。一般企业落地中试项目,大概需要15至18个月时间,而落户中试基地只需3至4个月时间,为企业大大减少时间成本。
前不久,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的碳中性呋喃类生物基单体材料制备项目在中试基地进入试验阶段。中试基地已对接中科院相关院所、高校、企业项目超百个,重点跟踪项目26个,已经孵化12个签约项目,成为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温床”。
科技研发要“从书架走上货架”,需要实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转化”一体化协同发展。这也是上虞新材料产业发展历程提供的一大借鉴。


上虞牵手浙江大学共建半导体材料联合创新中心

人才活力怎么燃?试水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
人是新质生产力的决定性要素,也是科技创新中最活跃的要素。
人才,作为上虞“青春之城”建设的核心活力,如何破除束缚人才引育的“紧箍咒”,推进产才融合,更好释放新质生产力?上虞试水成立“未来城”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
试验区以“全域建设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高质量示范区”为引领,围绕主导产业人才发展需求,不唯论文、不唯职称、不唯学历、不唯奖项,坚持“靶向”引才育才,在产业人才引进、培育、评价以及人才项目评审等方面强化顶层设计,为人才发展“授权松绑”。目前,试验区正式发布了10条专项举措。
越城区针对集成电路产业推出专项人才服务计划,绘制从顶尖到基础、国内到海外、上游到下游的“金字塔”式“人才地图”,推动产业快速发展。上虞新材料产业要做到更大更强,积极构建全球化视野下的人才版图尤为重要。
为靶向培养新材料产业专用人才,上虞还打造了国内首家国家级“技能人才示范实训基地建设单位”——杭州湾(上虞)绿色化工人才公共实训基地,以“产教融合”打通人才培养通道,为产业发展筑好“蓄水池”。
做好产业人才“关键小事”,是推动产才融合的关键一环。去年上虞特别推出980套“零元入住”青春公寓,构建“短期免费住、中期低价租、长期优惠买”的青年人才住房保障体系,主要倾向企业人才,计划三年内推出3000套。
在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俞锋华看来,上虞围绕主导产业,依托地方研究院、国有企业、省属特色高校“三大主体”,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全力破解传统工业大县面临科教资源不足、中试环节缺失、人才易引难留等制约产业发展的难题,这既为产业发展带来新质生产力,也为县域高质量发展带来不竭的内生动力。(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管委会供稿)

  友情链接: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浙江经济网  中国化工网  中国化工报  慧聪网化工频道

主办单位: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浙江省经信厅材料工业处
运营单位: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2005-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