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协会新闻 会员动态 行业运行 政策法规 协会简介 协会智库 入会指南
   站内信息搜索
   协会信息
  协 会 简 介
  协 会 章 程
  通 知 公 告
  入 会 指 南
  协 会 新 闻
  新 增 会 员
   资讯中心
  行 业 运 行
  政 策 法 规
  科 研 成 果
  化 工 园 区
  安 全 环 保
  企 业 质 检
   会员服务
  会 员 动 态
  会 长 单 位
  副 会 长 单 位
  理 事 单 位
  技术委员会委员
首页 -> 资讯中心 -> 科研成果
低浓度CO₂直接电解转化有新策略
更新时间:2024-03-01 来源:中国化工报
  

  中化新网讯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碳基资源电催化转化研究组研究员汪国雄和高敦峰团队,与大连工业大学教授安庆大团队合作,在二氧化碳(CO₂)电解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实现了低浓度二氧化碳直接电解高效制一氧化碳,为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能源快报》上。

  二氧化碳电解能够将烟道气等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高值燃料和化学品,是颇具应用前景的负碳技术。当前,该项研究通常使用纯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气,而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烟道气等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低。从烟道气中捕获和纯化二氧化碳的能耗和投资成本较高,降低了该技术的经济可行性。低浓度二氧化碳直接电解可显著降低获取高浓度二氧化碳的分离纯化成本,但浓度的降低使得高效电解更具挑战性。因此,实现低浓度条件下的二氧化碳高效电解制燃料和化学品具有重要意义。

  该团队利用分子修饰策略构建了有效耦合碳捕获和转化过程的反应微环境,实现了低浓度二氧化碳的直接电解转化。该研究采用商品CoPc作为模型催化剂,利用聚4-乙烯基吡啶(P4VP)进行电极修饰。物理化学和电化学结构表征结果表明,P4VP的吡啶基团促进了二氧化碳在催化剂中的物理富集和化学活化,推进了低浓度二氧化碳电解生成一氧化碳。结合进一步的催化剂结构设计和反应微环境调控,该分子增强策略有望实现工业烟道气直接电解及乙烯等产物的高效制备。

  友情链接: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浙江经济网  中国化工网  中国化工报  慧聪网化工频道

主办单位: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浙江省经信厅材料工业处
运营单位: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2005-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