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协会新闻 会员动态 行业运行 政策法规 协会简介 协会智库 入会指南
   站内信息搜索
   协会信息
  协 会 简 介
  协 会 章 程
  通 知 公 告
  入 会 指 南
  协 会 新 闻
  新 增 会 员
   资讯中心
  行 业 运 行
  政 策 法 规
  科 研 成 果
  化 工 园 区
  安 全 环 保
  企 业 质 检
   会员服务
  会 员 动 态
  会 长 单 位
  副 会 长 单 位
  理 事 单 位
  技术委员会委员
首页 -> 会员动态 
巨化服役最久的装置光荣“退役”
更新时间:2023-04-20 来源:
  

  4月11日11时45分,随着巨化集团晋巨公司合成车间四号氨塔供气阀门缓缓关闭,经历了60多年风风雨雨的煤氨系统25万吨合成氨装置关停。这标志着巨化最早一批建设、服役最久的装置正式光荣“退役”。退役不是终点,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进。作为巨化的“功勋装置”,它不仅生动记录了巨化创业发展的变迁,同时也激励着一代代巨化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产业报国、争创一流。它的故事,更是为巨化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它的故事,深切感受一代创业者自力更生、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

  提起合成氨装置,老一辈巨化人的心中都充满自豪。上世纪五十年代,时任浙江省委第一书记江华同志向毛主席请示,搞一个年产一万吨的化肥产业基地,毛主席说“要搞就搞大点嘛”。于是,晋巨公司的前身合成氨厂作为浙江省第一家化肥生产企业应运而生。

  在巨化一代创业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下,1962年,合成氨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同年11月18日,合成氨厂成功生产出合格产品硫铵,成为新中国建设的第一批合成氨厂中第一个生产出合格产品的氮肥厂,填补了我省化肥生产的空白;12月5日,江华书记就带领着全省各地市县的负责人来到了巨化,在硫铵仓库里,他指着白花花的硫铵高兴地说:“我们自己能生产化肥啦!”

  化肥就是粮食,巨化生产出化肥,对整个浙江省农业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力气换煤气、汗水变化肥”便成为一代代创业者产业报国的精神传承。1965年,合成氨厂成功生产出尿素;1978年,第一套年产11万吨全循环颗粒尿素投产;1986年,“巨化牌”农用碳铵获得国家质量银质奖,节能降耗获全国第一;1992年,年产1.5万吨甲醇装置实现投料生产……

  六十载风雨历程,合成氨装置无疑在巨化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为巨化成为大型联合化工企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原料保障。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合成氨装置已经逐渐跟不上发展的步伐,近年来,巨化集团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主动推动传统产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晋巨公司先后淘汰了碳铵、甲酸、甲醛、尿素等20余套高能耗落后装置,为企业转型发展腾出空间,实施合成氨原料路线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采用晋华炉水煤浆加压气化工艺技术,进一步提升生产工艺技术及装置自动化水平。

  2月17日,煤氨系统最后一台煤气炉停止制气;4月11日,合成高压机停止供气……合成氨系统虽然退出历史舞台,但也为巨化实施产业升级腾出了用地、能耗、环境容量等空间,为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打开了更广阔的天地。

  当前,巨化正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我们更需从合成氨装置的“一生”中深学细悟笃行新思想,在循迹溯源中联系实际、立足岗位开展学习,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加快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奋力推进绿色化发展、数智化变革、新巨化远航,努力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在中国式现代化和我省“两个先行”新征程上贡献更大的巨化力量。

延伸阅读

合成氨装置更新感怀

          (巨化集团原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  王其芳)

  一晃衢(巨)化建厂近六十五年了,获悉巨化合成氨老装置停产“退役”,不舍亦人之常情。

  我曾有幸在衢化造气和合成车间及合成氨分厂工作过,又主编衢化建厂三十年简史,从中学到了许多。

  早在1957年,毛主席高瞻远瞩,听浙江省委第一书记江华汇报要建衢化时说:“要搞就搞大点嘛!”主管副总理陈云也说:“向化学工业要吃要穿。”尔后,江华点名刘德甫筹建浙化(衢化)。江华老书记视衢化为“掌上明珠”,七次亲临衢化指导。

  1958年是大跃进年代。继电石、电化先后建厂后,合成氨工程建设成了重中之重。1958年7月23日,合成氨主厂房举行开工典礼,但不久,浙江省委指示合成氨工程暂停。1959年12月4日,合成氨工程再次开工。1960年,国家进入三年困难时期,化工部又把衢化合成氨工程列为缓建项目,排在全国同类项目的末位(13位)。江华书记力挺:浙江是农业省,急需化肥,缓建不如续建。1961年4月,陈云副总理在杭州召开化肥会议。会上衢化据理力争,这才决定衢化与上海吴泾化工厂列入全国第一批上马。一代创业者,续建加鞭、勠力同心、踔厉奋进。

  合成氨的煤气炉,重四十多吨,从辽宁锦西到浙江衢县,经四省二市,十几个编组站,行程2200多公里。1961年4月,宋士悦睡在炉膛里押车,沿途买不到吃食,靠土豆、地瓜、萝卜、窝窝头充饥。火车(货车)上没有水,无法洗澡,老宋硬是挺过了四十多个日日夜夜,身上长满疥疮。5月中旬,煤气炉运到衢化。

  周秉智,1958年转业到衢化。1961年9月,他正在上海压缩机厂催货,接到总厂要他接受新任务的急令,从速赶往东北齐齐哈尔和平机器厂催货,是一台合成塔水冷凝器。因水冷凝器属民用设备,被安排在1962年一季度生产。也许是老周“1斤化肥增产4斤粮”的企盼表白,感动了厂方,水冷凝器生产被提前到1961年四季度。齐齐哈尔冬天零下四十度,老周来的急,只穿着一身军呢制服和呢大衣。他从每天催货,变成与工友们日以继夜一起干,终于看着这台大设备上了火车。老周在返程火车上度过了1962年2月5日这个春节。

  重92吨、高28米的合成水洗塔吊装就位,因缺少四台每台吊重50吨的卷扬机,而改用300多人推绞磨、填道木的土方法巧妙上位。

  合成高压机的安装,钳工张志岳组“半丝不苟”。高压机国家安装质量要求:六节气缸的中心点与机身中心点的偏斜度不得大于“五丝”。经多次拆装,达到了五丝半。1962年春节,全组18人谁也没有回家过年。经过反复拆装校正,最终以“三丝半”的倾斜偏差过关。

  合成操作系统摸索了“三勤”、“三一”的经验:“勤检查,勤调节,勤联系”、“压力一个点,流量一个圆,温度一条线”。稳定的操作,有效地保证了合成氨“心脏”的安全。

  合成氨工程建设,衢化一盘棋。在衢化总厂党委领导下,分管基建的张惠胜副厂长亲自统领,上下同心,全面落实十多万吨设备材料,以洪荒之力保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使合成氨装置在1962年11月16日开车成功,11月18日生产出合格硫铵。12月5日,江华书记带领省地市县领导来到衢化硫铵仓库,指着白花花的硫铵动情地说:“我们自己也能生产化肥啦!”足见,一个农业大省对化肥是多么的渴望。“民以食为天”亘古不变。

  衢化合成氨工程项目成功上马,由原先排全国第十三位跃居首位。与电石、电化联创了“衢化速度”。衢化是全国比较典型的“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设备、自己施工安装、自己试车生产”的“四自”厂,合成氨工程建设更为突出。1966年,衢化生产合成氨98082吨,硫铵108188吨,碳酸氢铵45877吨,尿素44119吨。合成氨产量比原设计年产5万吨增长近一倍。

  花甲变迁,由衷感怀。如今巨化已步入快车道,一个美丽的化工城将更加英姿勃发!

  友情链接: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浙江经济网  中国化工网  中国化工报  慧聪网化工频道

主办单位: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浙江省经信厅材料工业处
运营单位: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2005-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