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协会新闻 会员动态 行业运行 政策法规 协会简介 协会智库 入会指南
   站内信息搜索
   协会信息
  协 会 简 介
  协 会 章 程
  通 知 公 告
  入 会 指 南
  协 会 新 闻
  新 增 会 员
   资讯中心
  行 业 运 行
  政 策 法 规
  科 研 成 果
  化 工 园 区
  安 全 环 保
  企 业 质 检
   会员服务
  会 员 动 态
  会 长 单 位
  副 会 长 单 位
  理 事 单 位
  技术委员会委员
首页 -> 会员动态 
数智化激发组织协同新活力
更新时间:2023-02-14 来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的任务。作为省属大型国有企业,巨化集团要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必须依托数智化变革,全力推动业务重构、系统重塑、组织变革,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提升用户体验和劳产率,释放更大的禁锢价值,让全员共享企业改革发展成果。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黎旸指出,三一重工数字化转型案例很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战略掘进队就是为了赋能业务,推进“三零”工程更高质量落地,外部力量是助力者,我们要通过管用的知识积淀与训战,达到倒三角形态的人才队伍,涌现出更多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实现企业大发展、员工大提升、物质与精神双丰收。希望大家好好学习感悟,并适当地开展学习讨论,在工作推进中迭代战略掘进队,实现"三零"高质量快速落地!

   “阳光巨化”整理推出三一重工数字化转型生动实践后,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通过对标学习,结合实际工作谈感受、谋思路、定举措,进一步深化数智化认知,强化数智化思维,坚定变革决心,扛起加快推进绿色化发展、数智化变革、新巨化远航的使命和责任。今天,“阳光巨化”特推出第一篇,敬请关注!

   如何才能让数字化赋能身处一线的作业人员,从而激发组织协同的新活力呢?三一重工历时仅420天,成为首个工程机械制造业达产的“灯塔”工厂,实现涅槃重生!其华丽蜕变的背后,是数字化思维和模式的转变。其中,“打破壁垒”、“系统重塑”、“赋能一线”成为转型的关键。



打破壁垒



   攻克设备难关和技术壁垒,深化业务协同和生产调度是三一重工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关键。在装备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施国有看来,三一重工打破的不仅是技术壁垒,也打破了思维定势。同样作为机械制造业企业,装备集团要深化数智化变革,就必须紧紧将人才、精益、制造与数字化深度融合,通过转变思维模式、打破技术壁垒、连接业务单元,将数字化下沉至企业管理的细微处,才能有效赋能身处一线的作业人员,让工作变得安全高效。

   “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是传统制造业加“数”转型的成功之路。氟聚合物事业部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龚黎燕表示,通过数字化转型要实现生产数字化、业务数字化,人是最为关键的因素。突破技术壁垒、串联整条生产“线”都离不开人的掘进,而数字化转型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赋能员工高效协同作业。为此,必须持续强化员工数字化思维、提升数字化能力,在加快“三零”工程落地的同时,释放出更多的人员进行赋能提升,最终实现员工成长和数智变革相辅相成、迭代跃升。

   十八号工厂成为世界级的“灯塔工厂”,不仅仅是因为数字化转型,更为重要的是人员思维理念的转型。化矿公司选矿车间主任王卸军说道,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必须学习三一重工“不翻身就翻船”的自我革命精神,打破思想禁锢、转变思维模式,在数智化变革中主动融入、主动推动,尤其是在业务贯通、流程优化等方面要主动担当作为,深化业务协同,释放禁锢价值,为实现公司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系统重塑



   在三一重工的十八号工厂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协作已呈现出崭新的形态,这种用最细微的颗粒度将数据与管理所囊括的业务内容进行分子级消化,并经由协同工具“毛细血管”般的渗透能力触达组织的每一个“细胞”,真正将这个金属板材与机械焊接的巨型工业生命体进行细胞级解构,并上传云端,使其永葆生机。

   “只有以数智化变革为抓手,推进生产流程再造、资源要素重组、企业形态变革,才能有效促进发展质量和效益双提升。”宁化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强表示,当前,宁化公司结合正丙醇数字化装置框架,将DCS数据及现场视频监控合成到数字化平台上,利用先进的传感器、物联网、工程级三维数字化等技术手段,搭建了统一的数字底座,构建正丙醇装置数字孪生体,从而实现三维模型、智能P&ID、工厂对象数据和文档的全关联。这种模式打破了人与业务之间的隔阂,真正做到了上层数据能被有机承接,责任岗位能被精确通知,一线作业可以快速响应处置。

   三一重工依托业务变革力、领导变革力、组织变革力,支撑起了自身数字化的顺利转型。氟制冷剂事业部三车间主任、党支部书记熊显云表示,车间目前已成立六个掘进小组,让技术员转型,让更多不同层次的人员参与赋能,进一步推动组织变革,破除人与业务的隔阂,在推动工作中更有效的集聚资源,形成高效协同作战模式,推动车间“强基础、破难题、精管理”的工作思路落地见效。

   公用事业部副总工程师、检修车间主任洪兴泉最大的感受是,真正的变革由内而生,工作也必须向变而生。公用事业部检修资源整合是一次组织变革,采用“大平台+小前端+微组织”形式,利用好公用事业部检维修大平台,对关键设备进行分级管理,组建“技术+管理”、“党建+精良装备”小前端,打破检修班组分工界限,强化落实自主管理,进一步发挥好车办、班组每一个微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打造“协同”“高效”“赋能”的一级组织,充分发挥出“1+1>2”的作用。



赋能一线



   人是组织协同的主体,三一重工将数字化赋能的根系触碰到组织协同的每一个人,打破组织与业务之间的隔阂,从而激发组织协同的新活力。

   “物流公司一直坚定地以业务重构的思路引导流程重塑,走‘事务性工作e人化、重复性工作标准化’的道路,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易操作的数智化应用,借‘数’发力、提‘智’增效。”物流公司总经理倪卫东表示,目前,公司正重点围绕公共平台打造和市场推广,以完全市场化为目标,整合信息、运力、仓储等园区物流要素,推进货运匹配流程的数字化改造,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延伸拓展功能,实现货运匹配的线上运作,不断提升平台公共服务能力。

   赋能一线,不仅包括问题快速地响应和处理,更重要的是始终保持稳定持续高效的生产作业模式。精细化工事业部机动部副部长李锋表示,通过“三零”工程的实施不仅优化了生产工艺,让生产工艺指标更趋平稳,同时更打破了常规的作业方式,变不可能为可能,让大家看见了数字化带来的巨大成效,也更加坚定了深化数智化变革的信心和决心。只有把人员不断解放出来,通过学习提升再继续赋能,提高专业管理水平,才能不断放大“滚雪球”效应。

   “数字化转型需要激发全员的组织协同新活力,以更强的信心与勇气把技术打透,把系统和自动化打透,把人与组织打透,更好地赋能一线、赋能业务。”检安生产技术部员工刘云董说道,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创造数字应用价值,作为公司一名可靠性工程师,必须在精良装备提升、预防性检维修、现场快速响应等方面下功夫,助力“零备机”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在数智化变革的赛道上,我们必须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只有走出舒适区、进入深水区、勇闯无人区,才能真正集数智之力筑企业常青之基,实现新巨化远航。

  友情链接: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浙江经济网  中国化工网  中国化工报  慧聪网化工频道

主办单位: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浙江省经信厅材料工业处
运营单位: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2005-2025